中新網9月19日電 題:絲綢之路:人類歷史文化的遺產與品牌
  1877年,德國地理學家費迪南•馮•李希霍芬(Ferdinand von Richthofen)男爵在其《中國》(China: The Results of My Travels and the Studies Based Thereon)一書中提出絲綢之路概念,贏得人們的廣泛認可,從此取代“佛教之路”和“玉石之路”。絲綢之路是指古代和中世紀以絲綢貿易為主要媒介的文化交流之路,其線路從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經印度、中亞、西亞連接北非和歐洲。它早期的起點在中國西安和洛陽,後來則東延至長江流域的浙江湖州。絲綢之路是中國開鑿的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大通道,是人類共有的歷史文化遺產和品牌。
  中國史籍《穆天子傳》記載,早在公元前10世紀,周穆王就攜帶絲綢、金銀西行至昆侖山,會見王母娘娘,互作歌謠,並攜帶和田玉回到中原。安陽殷商時期婦好墓出土的昆侖山玉石證明中原與內地交往早在遠古時代就已開始。公元前2世紀,西漢張騫兩度出使西域,鑿通西域,人們大多認為這是絲綢之路開通的源頭。絲綢之路貫通東西方,共有三條線,即南線,出甘肅敦煌,折向西南,經今天若羌、且末、和田、莎車、塔什庫爾乾,翻越帕米爾進入南亞;第二條出甘肅敦煌,西行至樓蘭、北行至吐魯番,西行至庫爾勒、庫車、阿克蘇、喀什,進入中亞地區南部;第三條是出甘肅敦煌,西行至哈密、烏魯木齊、伊寧,進入中亞大草原,西行西亞和歐洲(第三條線實際上還包括從中國華北地區向北越過戈壁,大致沿著北緯50度線西行)。如果按照三條路各自的特點看,這三條路可分別稱作“草原森林絲路”、“高山峽谷絲路”和“沙漠綠洲絲路”。縱覽絲綢之路,可以看出新疆是其樞紐,三條道路在此交匯。
  絲綢之路的開通,在印度、東南亞、中東、歐洲、非洲與中國之間開創了貿易交流的新紀元。絲綢之路是歐亞大陸上不同國家和不同民族共同創造的大動脈,它是政治、經濟、文化和民族交流之路。
  絲綢之路是政治交流之路。早在絲綢之路開鑿之時,漢武帝派遣張騫出使西域,其本意在於西結烏孫,夾擊匈奴。張騫前先後到達大宛、大月氏、大夏、康居等國,這些國家均位於現在中亞地區;張騫再次出使西域,曾派副使抵達安息和身毒(今印度),並攜安息使者來歸。由此可見,張騫本身就是作為政治使者出使西域,打通了西域各國,其政治意義巨大。到唐代時期,絲綢之路沿途各國政治使者更是往來不斷,共同鑄就絲綢之路豐富的政治交流之路。
  絲綢之路是經濟交流之路。在新航線開通之前,絲綢之路是東西方經濟交流的大動脈。諸如中國的絲綢、瓷器、冶鐵技術、造紙、火藥、鑿井技術、漆器技術;穀子、高粱、桃、梨、杏、生薑、黃連、大黃、玫瑰、樟腦、肉桂、薑黃、水稻、麝香等植物或植物產品沿絲綢之路西傳。大量西域物產也經絲綢之路不斷傳入中國內地,諸如良種馬匹、孔雀、獅子、犀牛等珍禽奇獸,葡萄、苜蓿、胡麻、胡瓜、蠶豆、核桃、石榴、胡蘿蔔、蔥、蒜等植物,寶石、玉石、鹽鹵、硫磺等礦產。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絲綢之路對東西方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起著無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絲綢之路是文化交流之路。絲綢之路溝通古代東西方的文明古國,西方文明、儒家文明、伊斯蘭文明和印度文明都在此相遇、交流和交融。佛教、伊斯蘭教、祆教、摩尼教、道教、基督教和東正教等世界各大宗教都經過絲綢之路得以向東西方擴散;眾多的藝術形式也都經過絲綢之路向東西方傳播,諸如佛教藝術、和田繪畫、龜茲樂舞、高昌樂的流入內地;琵琶、箜篌、胡笳、橫笛等眾多樂器傳入中原;大量的民間技藝也通過絲綢之路傳播到東西方。眾多文化使者沿著絲綢之路往來於中國內地和西域及其以遠地區,諸如悟空、佛圖澄、法顯、玄奘、鳩摩羅什、丘處機和馬可波羅等,為絲綢之路沿途文化交流做出重大貢獻。直到如今,絲綢之路沿線歷史文化遺跡密佈,諸如白馬寺、龍門石窟、敦煌莫高窟、吐魯番土峪溝和伯孜克裡克千佛洞、庫車石窟群、犍陀羅佛教遺址等,都昭示著這種東西方文化交流的廣度和深度。
  絲綢之路更是民族交流之路。千百年來,有數以百計的部族或民族在絲綢之路穿過的地區生息繁衍和遷徙不止,既有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也有散居於綠洲之上的農商民族。僅漢文文獻記載的新疆地區古代的部族就有:塞人、月氏、烏孫、羌、匈奴、漢、柔然、高車、亞(口亞)噠、吐谷渾、突厥、吐蕃、回鶻、蒙古、滿、錫伯、索倫、回等,他們共同生活、勞作、交王交流,繁衍生息,創造了絲綢之路的輝煌。可以說,歷史上絲綢之路就是民族交流、交融的大舞臺,特別是從蒙古高原南下、西進的諸多游牧民族,成為東亞、中亞和西亞乃至東歐民族交流交融的強勁推動力。
  從中國的視角看,絲綢之路是中國古代鑿通的貫通東西方的交通大動脈,反映出中華民族古代走向世界的歷史;從世界的角度看,絲綢之路是古代西方世界通往中國之路,反映出西方對中國認知和交流的歷程;從文化角度看,絲綢之路是世界文明交匯之路,反映出東西方文化交流的軌跡。絲綢之路是人類歷史上的一個大舞臺,人類在此交流交融,溝通夢想,創造歷史。因此,絲綢之路是人類共有的巨大歷史文化遺產,是共同創造的文化品牌。
  正是由於上述原因,中國提出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不是偶然的。它既是中國對絲綢之路歷史文化遺產的重視和繼承,體現出現實條件下重塑這個人類歷史文化品牌的渴望,反映出歐亞區域對重拾與重塑絲綢之路的需要;既是人類延續其古老夢想的需要,更是中國與世界現實發展的需要。(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邊疆史地研究中心研究員 許建英)  (原標題:絲綢之路:人類歷史文化的遺產與品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t77stvts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